下图一表示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CO2充足),西红柿植株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图二表示春末晴天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观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5~8h间,使呼吸速率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密闭容器内 ; 9~10h间,影响光合速率迅速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叶绿体中 减少,导致三碳糖的合成减慢。
(2)图二曲线丙中,A点植株细胞内能生成ATP的场所有 。曲线乙的峰值低于曲线甲,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 阶段较慢。
(3)图二中,C点与B点相比,叶绿体内RuBP相对含量较 (高、低); A、C、D三点,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
(4)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如图
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上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
1)实验原理:蛋白质 ,其颜色还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振荡均匀后,在
颜色变化。
a
b
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_______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____________(填“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____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为植株,该二倍体植株的花粉表现_______(填“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_。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________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________,花药壁植株__________。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人的血红蛋白(HbA)由四条肽链组成,其中有两条α链各含141个氨基酸,两条β链各含146个氨基酸。β链第63位氨基酸是组氨酸,其密码子为CAU或CAC。当β链第63位组氨酸被酪氨酸(UAU或UAC)替代后,出现异常血红蛋白(HbM),导致一种贫血症;当β链第63位组氨酸被精氨酸(CGU或CGC)替代,产生异常血红蛋白(HbZ),引起另外一种贫血症。
(1)血红蛋白分子的肽键数目共有________个。
(2)控制合成α链的信使RNA分子至少含有________个核苷酸(包括终止密码子)。
(3)写出正常血红蛋白基因中,决定β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碱基对组成。
(4)在决定β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DNA三个碱基对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都将产生异常血红蛋白吗?为什么?
(5)诱发生物基因突变的环境因素有很多,请你任意举出两种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
大麻是雌雄异株(2N=20,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高等植物,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科学家在研究大麻叶形性状遗传时,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杂交(组) |
亲代 |
子代 |
||
雌 |
雄 |
雌 |
雄 |
|
1 |
宽叶 |
窄叶 |
1/2宽、1/2窄 |
1/2宽、1/2窄 |
2 |
窄叶 |
宽叶 |
全宽 |
全窄 |
3 |
宽叶 |
宽叶 |
全宽 |
1/2宽、1/2窄 |
(1)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判断,窄叶为________性性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常、X或Y)染色体上。
(2)第3组亲代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3)宽叶雄性个体的精原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A.18+XY B.18+XY或18+XX C.18+XX或18+YY D.36+2XY
(4)科学家对X、Y两条染色体进行研究发现,两条染色体既有同源区又有非同源区,(如图所示)。
假如该植物叶片的斑点性状受基因(B或b)控制,如果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_______(雄性、雌性或全部)个体的叶片上将会出现斑点。如果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且由隐性基因控制,则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______(有关、无关)。如果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且由显性基因控制,则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______(有关、无关),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⑴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
⑵如果上述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黄色非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DNA上,那么,如何用这两种玉米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抗该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
⑶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在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___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⑷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黄色非糯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其染色体数为_______,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⑸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作为____________的质粒组装成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__________和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的玉米体细胞后,需要采用____________技术才能获得具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
回答下列⑴、⑵两小题。
⑴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①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
据图回答:
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___________的作用。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_的结果。
②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③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
⑵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物质代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人体在禁食和安静条件下,三种物质含量变化如图。据图描述血糖和血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并分析血游离脂肪酸的主要来源。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所学血糖来源和去路的知识,写出图中血糖在AB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______。
③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