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年均径流深随纬度增大而递减 |
B.年均径流深的最大值在海南省 |
C.年均径流深与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特点一致 |
D.年均径流深与蒸发量随纬度变化的分布特点一致 |
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一座火山喷发,火山灰弥漫天空,严重影响欧洲的航空业。图7是冰岛火山灰主要扩散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题。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
A.7,a | B.3,b |
C.2,c | D.1,d |
从距离来看,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距火山喷发地更近,但火山灰对其影响较小,其主要原因是受哪一因素影响
A.地质构造 | B.北大西洋暖流 |
C.大气环流 | D.海陆位置 |
图是某山地降水量随高程变化图,表是代表性山地降雨随高程递增率。读图和表,回答题。
山区 |
递增率(mm/100m.a) |
台湾中央山脉 |
105 |
浙江天目山 |
44 |
四川峨眉山 |
42 |
陕西秦岭 |
20 |
X山 |
5.5 |
注:mm/100m.a 表示每上升100米,降雨量的增加值由图可以判定
A.降水随高程增加而递增 | B.D点位于背风坡位置,降水量最少 |
C.B点至D点降水逐渐减少 | D.山顶的C点和山麓的A点降水量大致相当 |
关于表中X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是福建武夷山 | B.位于干旱、半干旱区 |
C.海拔不可能超过2500米 | D.源于X山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 |
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出现了明显的温度差异,即阳坡温度高于阴坡。读中纬度某地区等值线图5,回答题。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
B.甲、乙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
C.丙、丁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
D.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
戊点的地形可能是
A.天坑 |
B.鞍部 |
C.山顶 |
D.峰丛 |
图为2012年1月12日至2月9日我国某地气象站每天早晨8时积雪深度、无雪地温和雪盖地温(有积雪覆盖的地面温度)变化统计图。积雪隔绝了地面与大气,阻止了它们之间的热量交换,能够保住土壤的热量。读图回答题。图中表示积雪深度、无雪地温、雪盖地温变化的三条曲线依次是
A.甲、乙、丙 | B.丙、乙、甲 | C.甲、丙、乙 | D.乙、丙、甲 |
下列时间段内,积雪量变化最大的是
A.1月16日~17日 | B.1月20日~21日 |
C.1月27日~28日 | D.1月28日~29日 |
海流对岛屿的气候影响较大,如我国台湾岛东侧海域常年受日本暖流影响,西侧海域受季风影响较大。读图完成题。能正确表示台湾岛东西侧海域冬夏季海流运动的是
受海流影响,台湾岛的气温状况为
A.年温差东部小于西部 | B.冬季均温东部低于西部 |
C.年温差北部小于南部 | D.冬季均温北部高于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