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0年1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上天,这将在我国的环境交通、测绘等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材料二 2010年1月14日下午至17日,胡锦涛主席在上海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创意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进一步做好园区规划工作,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努力营造新氛围,真正把创意产业打造成上海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请回答:
(1)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哲理?
(2)从哲学角度分析,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创意产业。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外资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进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结合近年来中国与外国频频发生的贸易摩擦,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我国对外开放转向、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某市市委根据该市民盟市委的提议,就该市古村文化保护、开发及利用向社会征求意见。该市市委还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一些普通村民对古村文化保护问题提出建议,形成《关于古村文化保护,开发及利用问题建议》。这份建议提交人大审议、表决通过后实施。
材料二:近年来,某市市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学习科学发展观,在保护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时,工作重心向民生工程倾斜,着重解决就业、廉租房、大气污染、困难群众生活等重要民生问题、通过民生工程拉动发展、通过发展改善民生。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9分)
(2)说明某市市委的工作重心向民生工程倾斜的政治学依据。(7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10月以后,黄河、江淮以及华北地区中南的大部分地区发生干旱。2011年初,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低温雨雪天气,其中,湘、桂等地出现了冰冻现象。2010年冬全球极端天气层出不穷。专家警告随着全球变暖,以后百年难得一遇的极端天气,将可能变为“20年一遇”。
材料二:进入2011年,极端天气在全球再次发生,全球粮食安全会面临挑战,国际农产品价格走高,中国作为全球小麦第一生产大国,黄河地区的干旱引起各方的关注。专家表示,如果干旱造成小麦减少,或将成倍推升CPI。由于目前灾害天气存在不确定性,一些商品价格应在未来受到影响。
材料三: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各国政府把应对气候变化摆在重要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呼吁建立可行性论证、气候灾害评估制度,逐步健全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应对极端天气变化的现象?
2010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2008年8月底,我国启动面向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并成立了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广泛深刻调研的同时,通过专设邮箱、教育部门户网站设专区、组织网民座谈会、广泛发动媒体参与等多种形式,采取开放式办法,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反复论证,数十次易稿,形成了纲要初稿。为了进一步听取意见,温家宝总理决定邀请各方面代表到中南海座谈。
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规划纲要》的形成过程蕴含了哪些哲理?(16分)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提出海南岛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简析如何把海南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