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A,B,C,D,E五个小组除下表中所列处理方法不同外,其他操作步骤均相同,而且正确,但实验结果却不同。

组别
实验材料
提取核物质时加入的溶液
去除杂质时加入的溶液
DNA鉴定时加入的溶液
A
鸡血
蒸馏水
95%的酒精(25°C)
二苯胺
B
菜花
蒸馏水
95%的酒精(冷却)
双缩脲
C
人血浆
蒸馏水
95%的酒精(冷却)
二苯胺
D
人红细胞
2mol的氯化钠
0.14mol/L的氯化钠
双缩脲
E
鸡血
蒸馏水
95%的酒精(冷却)
二苯胺

(1)                  实验材料选择错误的组别是ˍˍˍˍ,其原因是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2)                  沸水浴中试管颜色变蓝的组别是ˍˍˍˍ。
3)B组实验不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其中图2对应结构6、10;图3对应结构3、11)
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含有脂溶性色素的是[ ]。
(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在图3中Ⅱ处进行的反应名称是
(3)图中的14结构组成成分是
(4)若将图1中的结构1在电镜下观察得到右图结构1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

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既可在细胞内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也可以LDL(一种脂蛋白)的形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形成。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请分析并回答:

(1)胆固醇是构成结构)的重要成分,它在细胞中合成的场所是
(2)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方式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与细胞膜结构的特点有关。
(3)姜黄素是降脂中药姜黄的提取物,科学家为研究姜黄素的降脂机理,设计实验研究姜黄素对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LDL受体的影响。
第一步:取小鼠的巨噬细胞用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放入CO2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增殖培养。为避免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造成危害,应
第二步:分别用含姜黄素浓度为0.3μg/mL 、0.6μg/mL、0.9μg/mL的培养液培养巨噬细胞,对照组则用培养,每组5个样本,每个样本中巨噬细胞数量为5.0×105
第三步:培养2天后,将样本经一系列处理,再分别用仪器测定每组的光密度值(光密度值与受体数量呈正相关)。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处理
对照组
实验组
姜黄素浓度
0.3μg/mL
0.6μg/mL
0.9μg/mL
光密度值
0.126
0.379
0.420
0.992

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姜黄素能够使巨噬细胞膜上的数量增加,且姜黄素浓度与LDL受体数量呈正相关。

水稻种子中7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易引起水华。
(1)磷元素除了形成植酸外,还可以出现在下列_____________分子或结构中(多选)。

A.核糖 B.ATP C.核糖体 D.核膜

(2)种植芦苇能有效抑制水华的发生,表明芦苇与引起水华的藻类关系是_______。
(3)植酸酶可降解植酸,在谷物类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的________利用率。
(4)酵母菌中植酸的活性较高。下图是从不同类型酵母菌的发酵液中提取植酸酶的工艺流程。

据图回答:
植酸酶________________(Ⅰ/Ⅱ)属于分泌蛋白。
若植酸酶Ⅰ和Ⅱ的肽链组成不同,其差异体现在________。提纯的植酸酶需做活性条件测定。下图为测定结果。

图中的自变量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种);
因变量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以往研究表明某些水果如番茄等所含成分对病人症状有缓解作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Ⅰ.(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Ⅱ.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的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的发育。有人做了如下三个番茄杂交实验:
实验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
实验2: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
实验3:甲番茄植株×乙番茄植株→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2:2:1:1
(1)番茄植株中,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欲进一步确认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3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是由[③]突触前膜、[  ]    和[ ]   这三部分构成的。
(2)引起⑥兴奋或抑制的是     ,它存在于 [ ]         中,只能由[③]突触前膜释放。
(3)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       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