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表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000mm以上,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人口密度约400人/平方千米。据此回答7~10题。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东北部降水少,洋流 | B.西南部降水少,洋流 |
C.东北部降水多,信风和地形 | D.西南部降水多,地形 |
该岛屿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种植园农业 | B.地中海农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
该岛屿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经济发达,产业升级的结果 |
B.旅游资源丰富、离发达国家较近,旅游业发展 |
C.面积狭小,不适合发展工业和农业 |
D.临近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水产业发达 |
甲城市历史悠久,但城市化缓慢,这是主要因为( )
A.交通落后,对外联系不便 | B.人口稀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
C.水资源缺乏,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 D.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且常受飓风、地震影响 |
下图中,关于化工厂的建立哪个方案较为合理 ( )
如图是中国本土某种工业生产厂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原理回答第22--23题:该工业的布局属于()
A.原料指向型 | B.市场指向型 |
C.技术指向型 | D.动力指向型 |
该工业最有可能是
A.飞机制造工业 | B.甘蔗制糖工业 |
C.瓶装饮料工业 | D.高档时装工业 |
如图为“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据图回答第20---21题: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A.北京中关村 | B.江西南昌 |
C.浙江绍兴 | D.江苏南京 |
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
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 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
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 | D.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
读某地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17—19题导致众多工业部门在该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A.各企业之间存在的生产联系 |
B.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因素 |
C.当地政府的行政规划 |
D.区域内雄厚的科技力量 |
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
A.增加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 |
B.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
C.减少劳动力的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
D.减轻运输压力,节约运输费用 |
下列工业区的发展经验可供该地区借鉴的是()
A.美国硅谷 | B.意大利东北工业区 |
C.鲁尔区 | D.沪宁杭工业区 |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趋势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