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4年10月25日,中国第21次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雪龙”号船从上海起航,向南极出发,并于当地区时2005年1月18日0时16分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80°23′S,77°21′E)。读右图。

当中国昆仑科考队找到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时,北京时间为:

A.17日2l时16分
B.18日3时16分
C.17日11时16分
D.18日13时16分

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位于中山站(69°22′S,76° 23′E)的: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与中山站之间的距离约为:

A.1250千米 B.440千米 C.880千米 D.1100千米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丘陵山区大
B.黄土高原降水强度比南方丘陵山区大
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
D.黄土抵抗侵蚀能力极低

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题。

“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