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
| C.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
1900~1901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活动 |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
|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 A.美国已成功在中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 B.帝国主义对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
| C.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经形成 |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
|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
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这表明太平天国起义( )
| A.领导人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 B.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 |
| C.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 D.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
|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
|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 D.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