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中国被迫走上了探索之路 并没有带来中国的富强
康有为 中国果真强大了吗? 孙中山 民主政体并没带来民主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有效的历史信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面对如此状况,中国哪些阶层作出了哪些努力?
(3)各阶层应对中国面临的状况的共同点是什么?
(4)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变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该规定的主要影响是
A.扰乱地方社会秩序 | 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 |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 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
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和意义(16)
有学者建议应该把“滇西抗战”写进中学历史教科书,足以说明云南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让你再搜集相关资料来论证“云南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还有哪些例子?并简单说明理由。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法]维克多·雨果(1802-1885)
材料中雨果设想的欧洲是什么样的欧洲?在他去世的一百多年后,这个“梦想”进展得如何?试举出其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两件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