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设备示意图。
(1)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____(填字母)
A.增大③和④之间的距离 |
B.增大④和⑤之间的距离 |
C.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
(2)在某次实验中,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是600mm,双缝之间的距离是0.20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是100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先将测量头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条亮纹(记作第1条)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左图a所示。然后他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7条亮纹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右图b所示,图b示数为______mm。由此可以计算出这次实验中所测得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nm(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长度为1 左右的细线 |
B. |
长度为30 左右的细线 |
C. |
直径为1.8 的塑料球 |
D. |
直径为1.8 的铁球 |
②测出悬点
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
及单摆完成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则重力加速度
=(用
表示)
③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
=
,
=
④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
图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
,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
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中的
所示,其中
和
平行,
和
都过原点,图线
对应的
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
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
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
对应的
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⑤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他找到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所示,由于家里只有一根量程为30
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
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
到
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
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
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
和
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
、
.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
=(用
表示)
某同学为了测量一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从实验室找到以下器材,一个满偏电流为 ,内阻为 的表头,一个开关,两个电阻箱( )和若干导线;
(1)由于表头量程偏小,该同学首先需要将表头改装成量程为
的电流表,则应将表头与电阻箱(填"串联"或者"并联"),并将电阻箱阻值调为Ω。
(2)接着该同学用改装的电流表对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测量,实验电路图如图1所示,通过改变电阻
测相应的电流
,并且作相关计算后一并记录如下表
1 |
2 |
3 |
4 |
5 |
6 |
|
R(Ω) |
95.0 |
75.0 |
55.0 |
45.0 |
35.0 |
25.0 |
I(mA) |
15.0 |
18.7 |
24.8 |
29.5 |
36.0 |
48.0 |
IR(V) |
1.42 |
1.40 |
1.36 |
1.33 |
1.26 |
1.20 |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图2中已描绘出四个点,请将第5、6两组数据也描绘在图2中,并画出 图线
②根据图线可得电池的电动势
是
,内阻
是
。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一点,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得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如图所示,请将以下的实验操作和处理补充完整:
①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记为
;
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和
,沿每条细绳的方向用铅笔分别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相应的点连成线;
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仍拉到位置
,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
④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
、
、
;
⑤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
的合力
;
⑥比较的一致程度,若有较大差异,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后再进行试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
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旧电池好 | B.用新电池较好 |
C.新、旧电池一样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