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甲乙为两个岛屿,读图回答5—6题。甲乙两个岛屿的共同点是( )
A.都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 B.种植天然橡胶、咖啡、可可 |
C.河流短急 | D.都是热带季风气候 |
甲岛森林树种比乙岛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跨热量带较多②人工引进品种较多 ③东西降水差异大④海拔高度更高(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从图中看出这里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它们最可能属于()
A.岩浆岩 | B.沉积岩 | C.变质岩 | D.喷出岩 |
有关该地河谷地形的成因,正确的说法是()
A.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
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
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
图中城镇形态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是()
A.条带状,受地形的影响 | B.团块状,受交通线延伸方向影响 |
C.条带状,受气候条件影响 | D.团块状,受地质构造特点影响 |
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下列各题。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地形 |
B.气温、降水量 |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
D.地形、土壤 |
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
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读理想大陆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M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
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如果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依然存在,有关M气候类型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季节变化大 | B.径流年际变化大 |
C.河流无结冰现象 | D.河流含沙量大 |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资料一 2010年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的数据资料(注:甲、乙代表两次地震的震中)
资料二海地地震后,中国国际救援队于北京时间1月13日20时30分左右从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并于海地当地区时14日2时左右抵达海地太子港机场。关于两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死亡人数与震级大小成正比 ![]() |
B.震源均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中 |
C.两地震中相距约6000千米 | D.均位于美![]() |
中国国际救援队所乘飞机的实际
飞行时间约为
A.13小时30分钟 | B.16小时30分钟 |
C.18小时30分钟![]() |
D.22小时30分钟 |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轮船,从2006年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超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A.12月29日12时5分 | B.12月30日11时53分 |
C.12月30日12时5分 | D.12月31日12时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