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6日,北京市迎来第300万辆机动车,这意味着现在北京每1.46个家庭就拥有1辆小汽车。按国际标准(每百户居民拥有汽车数量达20辆左右),北京市早已进入汽车社会。300万辆机动车一方面是首都发展繁荣的标志,但另一方面,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也加大了交通、能源方面的压力。对此的哲学理解是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 B.人们可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
| C.做事情应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 D.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点论 |
恩格斯说:“真正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两句话是在强调( )
| A.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
| B.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 |
| C.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研究 |
| D.具体科学的进步决定着哲学的发展 |
2011年10月1日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计划中最新的一个里程碑。我国空间探月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体现了( )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为哲学提供依据 |
|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
| C.哲学为具体科学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取代具体科学 |
《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三位弟子在某方面都比孔子强,但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道”,孔子并不愿意。这里所说的“道”,指的是( )
| A.对自然万物的迷惑和惊讶 |
| B.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
| C.社会科学知识 |
| D.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就这一问题的原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 A.甲认为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 |
| B.乙认为一般人的世界观与哲学没有关系 |
| C.丙认为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 D.丁认为一般人的世界观对生活不起作用 |
下列关于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家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才形成哲学
| A.①③ | B.②④ |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