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6日,北京市迎来第300万辆机动车,这意味着现在北京每1.46个家庭就拥有1辆小汽车。按国际标准(每百户居民拥有汽车数量达20辆左右),北京市早已进入汽车社会。300万辆机动车一方面是首都发展繁荣的标志,但另一方面,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也加大了交通、能源方面的压力。对此的哲学理解是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 B.人们可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
C.做事情应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 D.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点论 |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共发布了九个一号文件。每年一号文件的重点不同,但都贯穿一个主题,即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做好当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为了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需要( )
①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A.②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继“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新跨越”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并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②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③区域经济同步发展,实现社会公平
④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竞争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强调“人均”翻番,强调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翻番,这( )
①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②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尽可能多地分享发展的成果
③降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强调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云南省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是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过去云南曾想通过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绕过工业化发展阶段,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实践证明,如果工业等产业发展不到位,第三产业就没有服务对象,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保护也因缺乏社会经济资源,难以维系。云南的经验说明( )
①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之间没有矛盾
②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③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工业的根本目标
④工业化水平制约着生态环境的保护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全面小康梦”的描绘正确的是( )
A.成为世界上创造发明最多的国家 |
B.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
C.消除了战争隐患,世界更加和平 |
D.环境更加美丽,发展难题彻底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