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有人将此形象地称为“四个农民等于一个城里人”。新修改的选举法则第一次将这一比例规定为1∶1。这一措施( )
①更好保证了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 ②赋予了农民真正的选举权
③为完善基层民主管理提供了法制保证 ④有利于完善选举制度,扩大人民民主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C.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D.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表明
A.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C.不间断的变化都是发展 |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哲学课上,李华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王明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两位同学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哲学老师认为,他们的说法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 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
B.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
C.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
D.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
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这种观点
A.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 | 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D.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