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气候变化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气候与经济
多变的气候对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影响也日渐深远,气象因素正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巨大力量。极端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对农业生产力可能会造成影响,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商品化上可能下降5%到10%。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剧,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此外,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
(1)同学们就气候变化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
信息二:气候与政治
气候变化给全球各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本来就脆弱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快速恶化的环境加大了政治和经济压力,导致某些国家国内关系高度紧张;北极地区也成为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新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此刊发文章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政治动荡及国际争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专家对于把达尔富尔问题同气候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持谨慎态度,但是他们表示,东非地区的迅速沙漠化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快。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到各国利益。请你结合信息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深深体会到气候变暖其实与我们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应对气候变暖做些什么。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对不同疾病根据相同病理表现施以 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A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C 系统优化的方法 D 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民互动时指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这表明
①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决定因素
②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③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想问题、办事情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网易财经》2009年3月16日报道,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专家指出政府的职能应该是:“在生产经营领域 ,政府应该是小政府,但在管理法规和长期规划上,政府任何时候都要是大政府。”这体现的哲理是

A.要尊重价值规律 B.正确处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C.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正确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据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预测,2009年7月22日上午将发生数百年内最为壮观的日全食天象。当天,全食带先后经过了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湖北、浙江北部、上海等地,时间最长持续了6分钟左右,是本世纪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对日全食天象的准确预测,说明了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我国首颗人造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累计飞行近494天后,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于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准确落于月球的预定撞击点,成功撞月,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据此材料,回答1~2题目。
1.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的成功,表明
A.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无限发挥 D.人的意识决定客观事物的发展
2.“嫦娥一号”饶月飞行和成功撞月,只是月球探测的第一步,未来的探月之路将更加充满挑战。这句话体现了
①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②认识来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 ④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