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某校高三(9)班同学通过听时政报告、课外学习、网上调查活动,学习理解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家商定以“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同学们通过网络了解到,该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该市市委、市政府在“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专家咨询座谈、网上民意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根据本地实际,确立了统筹发展的策略: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在引进企业过程中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切实贯彻“以工促农”政策,调整农业产业结 构;依据《村民自治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行“就业和社保、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等社区创建活动,并依据《居民自治法》加强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市委、市政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收到了实效,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1)同学们围绕调查结果进行了讨论,如果让你在讨论中发言,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对促进该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列出你的发言提纲。
(2)根据调查结果,请你说明市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是怎样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
(3)请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为该市深入“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几点建议,并说明理由。
中国的房价,自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后,一路上涨。特别是2005年后,房价更是猛涨。对于中国高房价之原因,众说纷纭。温家宝总理说,开发商应该留着道德的血液。显然,总理“认为”房价如此高都是开发商的暴利造成的,但任志强却不顾众人指责,厉声呼道:是政府高昂的土地出让金极大加大了住房建设的成本。2010年4月份出台《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中共中央政治局2011年7月22日召开会议指出,要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
⑴请你以财经评论员的身份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中国高房价的原因。(6分)
⑵为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稳定住房价格,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8分)
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招不到工人。某班同学就“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同学甲在探究“用工荒”的原因时,找到以下几则材料。
(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的困难,于是辞职回家。
(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大学毕业生李某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再回头去做工人的。”
材料二同学乙在网上看到某专家的观点,专家指出,除了全球经济步入复苏等因素外,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工人,则是导致“用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1)“用工荒”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用工荒”的形成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该怎样解决目前的“用工荒”问题?
中国股市有种现象,“赢利持有,亏损抛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买涨不买跌”,股价蹭蹭上涨的时候大家拼命地买,而股价跳水到底部时反而不敢买了,现在,“买涨不买跌”这句话在消费品市场上也普遍得到了体现。
请你评析“买涨不买跌”的合理性与严谨性。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针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对中国的外部需求的急剧减少,中国要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上,努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刺激消费,着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使中国经济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
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要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格局的原因。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1年2月23日发布的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四季度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两个季度回落,比三季度下滑4点,降至100点。消费者信心指数(ICS)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是监测经济周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
材料二:2011年我国物价上行压力还比较大,“负利率”局面也在短期内难以扭转。CPI攀升普通百姓感受强烈,最直观的感觉是从“菜篮子”到“米袋子”,从“气坛子”到“油瓶子”,从“穿的”到“抹的”,从“吃的”到“坐的”,各种商品的价格都看涨。这都是生活必需品,不买还不行。面对目前的物价上涨压力,不少人已开始注意形成科学的生活、消费习惯。与CPI相比,其实更多消费者忧心的是“物价上涨不要紧,关键是还要能降下来”。一些消费者认为,居民的收入增长跑得过CPI固然好,但不管怎样,物价的涨跌幅度不仅要符合市场供需变化,同时也希望能和老百姓实际购买力结合在一起;在对上涨的物价积极调控的同时,还应对终端市场的定价机制进行监管,防止一些商家借机抬高价格。
材料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温总理在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实现为支柱产业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消费者的信心指数?
(2)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充分释放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