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9月8日,上海市民张某用私家车捎了一位自称胃痛且等不到出租车的男子,却被认定为“非法营运”,被扣车并罚款l万元。原来,那位男子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雇来的“钓钩”。10月14日,上海某公司工作人员孙某遭遇同样事件愤而自断手指以示清白,使得上海“钓鱼执法”风波进一步升级。2009年12月7日,备受关注的上海浦东“钓鱼执法”案公布了问责结果,浦东新区涉及此事的领导均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打击黑车本是件好事,但决不能靠打击黑车来创收甚至谋取个人利益。“钓鱼执法”事件已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1)运用价值观有关知识分析“钓鱼执法”行为。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行政执法部门应该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
(3)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8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透露,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正不断扩大覆盖面,到年底将有超过12亿公民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会在“十一”之前启动,使我国农民在60岁以后能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胡晓义透露,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目前该意见正在征求各地意见,预计会在“十一”之前启动试点。  
新农保和过去一些地方实行的老农保,在筹资结构方面有很大不同。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这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待试点完善并全面推开后,我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分析材料回答:  
(1)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制度的试点启动有什么经济意义 
⑵、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制度的试点启动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12分 )

根据数据和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 A地人均GDP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人均GDP
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绝对量(元)
年增长(%)
年增长(%)
年增长(%)
2002
14936
11.3
5.6
12.3
2008
28814
14.1
10.2
14.3

表二 A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指标情况


计量单位
2002年
2008年
2008年比2002年增减
单位GDP SO2排放量
公斤/万元
10.61
6.01
—43.4%
单位GDP SO2排放量
公斤/万元
7.43
4.29
—42.3%

注:近年来A地人均GDP在全国位居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A 地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经济和社会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二是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三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四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
(1)概述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信息,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A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注:2008年,民族地区GDP已达到306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17.4倍,比1952年增长了92.5倍。
材料二:过去,人们一提到民族地区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刀耕火种”、“手无寸铁”、“羊肠小道”、“人背马驮”……但是,仅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民族地区就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2008年,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7元增加到1317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3389元。60年来,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近4000万,部分少数民族已实现整体脱贫。
材料三: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相结合,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伟大的开拓精神,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之路——民族区域自治。60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引下,我国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艰苦奋斗、矢志有为,实现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发展和深刻变革,以坚定的足迹,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知识,你认为民族地区为什么能实现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发展和深刻变革?
(3)材料三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材料一: 2009年4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针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对中国的外部需求的急剧减少,中国要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上,努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刺激消费,着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使中国经济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
材料二 2009夏季达沃斯年会于9月10日至12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会议期间,在讨论如何增强消费信心时,一位台下嘉宾向台上来自中国、日本、越南、泰国的官员和企业家代表提问:“亚洲国家增长模式都是出口驱动型,我们希望转向消费驱动的模式。我奶奶80岁了,她有很多存款,但劝她花钱却非常困难,所以我想问一下来自四个国家的代表们,如何让像我奶奶这样的老人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进行消费?”。据调查,像这种“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而对于手中没钱的老百姓,消费更是一种奢望了。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要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格局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探究: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相伴而来的发展并不都是依靠那些让人称颂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途径获得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不可持续”性。主要表现在: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的,而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购买力和消费力的增长远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使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巨大,诸如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浪费严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等情况,城市和农村中生活困难的群众,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群众生活与小康目标相距甚远。
过去30年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不快不行,同时发展不好也不行,因为发展不好,会破坏可持续发展能力,葬送发展成果。今后2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是否还能继续高速发展?西方学者有人明确对此表示怀疑,因为世界上经济连续增长时间最长的日本也只22年。因此,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这是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2)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