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一词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的提出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研究;拓宽了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把“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相联系;90年代的知识经济研究,赋予“循环经济”以高科技产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内容。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中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是
①感性认识 ②理性认识
③对事物现象的认识④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循环经济理论”促进20世纪经济发展,这说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
C.只有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才能指导人们的活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
| B.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 C.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
| D.发挥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
美国哲学会的研究显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哲学,原因在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哲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思考问题,提高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这说明()
| A.真正的哲学能够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
| B.学习哲学可以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
|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 D.学好哲学就可以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
经济发展起来后,社会领域的利益纠葛、无序竞争、行为失范等问题日益凸显;物质生活逐渐丰盈,人们的权利意识也不断增强,对公平正义也有了新的诉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看,这就要求()
| A.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
| B.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 |
| C.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
| D.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文明、友善的价值准则 |
《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引爆收视狂潮,文化韩流席卷我国,然而我国本土的原创节目较少,且多落后于当今时代,屡遭冷眼。这给我国文艺工作者的警示是()
| A.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
| B.关注国家文化安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
| C.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注重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
| D.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
今年春节晚会后,一首《时间去哪儿了》的歌曲“火”了起来,观众评价这首歌内容让人亲切、使人感动。这说明()
| A.先进的文化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 |
| B.先进的文化必须是通俗的大众文化 |
| C.人们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
| D.大众文化源于人民,由人民所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