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发表了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呼吁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提出的这一理念 ( )
①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体现了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③反映了世界多样化的趋势
④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有关部门制定了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办法,提出了从经济、社会、精神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对干部进行考核的标准。但由于认识的偏差,在社会上流行着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进而又将经济增长等同于GDP的政绩观。从哲学上看,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是()
A.没有看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B.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
C.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
D.没能坚持用实践第一的观点看问题 |
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此事古难全”蕴涵的哲学寓意是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
B.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
C.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
D.矛盾双方总是对立的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告诉我们()
A.事物的发展总是循环往复的 |
B.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
C.事物总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
D.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 |
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是造成近年来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为了使植被得到修复,人们将传统的天然放牧改为集中圈养,用电脑控制禽畜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然而,家禽家畜却失去了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天地,抗病能力降低。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发生传染性极强的疾病,进而又影响人类。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B.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
C.要重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 |
D.人可以利用自然,也能改变自然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这句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 |
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
D.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