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中,MN为很大的薄金属板(可理解为无限大),金属板原来不带电。在金属板的右侧,距金属板距离为d的位置上放入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P是位于点电荷右侧,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也为d的一个点,几位同学想求出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但发现问题很难。几位同学经过仔细研究,从图乙所示的电场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右侧的电场分布是一样的。图乙中两异种点电荷电荷量的大小均为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d,虚线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由此他们分别求出了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共有以下四个不同的答案(答案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磁波接收过程中,使声音信号或图象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的过程叫调制 |
| B.火车过桥要慢行,目的是使驱动力频率远小于桥梁的固有频率,以免发生共振损坏桥梁 |
| C.通过测量星球上某些元素发出光波的频率,然后与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发光的频率对照,就可以算出星球靠近或远离我们的速度 |
| D.光导纤维有很多的用途,它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外套的折射率比内芯要大 |
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从水面下射向A点,光线经折射后合成一束光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
| B.用a、b光分别做单缝衍射实验时它们的衍射条纹宽度都是均匀的 |
| C.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小 |
| D.在水中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 |
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0.2m和x=1.2m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v=0.4m/s,两列波的振幅均为A=2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m和x=0.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 A.t=1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
| B.t=1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
| C.t=0.75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
| D.质 点P、Q的起振方向都沿y轴负方向 |
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在其传播路径上每隔L="0.1" m选取一个质点,如图甲所示,t=0时刻波恰传到质点1,并立即开始向上振动,经过时间∆t="0.3" s,所选取的1-9号质点第一次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
| A.周期为0.3 s,波长为0.8 m | B.周期为0.2 s,波长为0.9 m |
| C.周期为0.2 s,波速为4 m/s | D.周期为0.3 s,波速为2.67 m/s |
如图所示。甲为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动图象,乙图为参与波动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波的传播速率为4 cm/s |
| B.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 |
| C.经过0.5s时间,质点P沿波的传播方向向前传播2 m |
| D.该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3 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