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将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项目建设资金,交给公众讨论,并由公众决定,使预算编制更加公开、民主、透明──这就是“参与式预算”。此举有利于:
| A.公民对政府的监督 | B.公众成为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 |
| C.唤醒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 D.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杜绝腐败 |
2010年3月,全国两会在京举行。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既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代表,也有朝气蓬勃、初展头角的年轻人。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
A.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B 民主主体具有平等性
C.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法律保障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不惜以牺牲环境、浪费财政为代价热衷于搞“形象工程”。 “形象工程”必须被制止,是因为政府
| A.没有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
| B.没有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
| C.没有坚持依法行政 |
| D.没有科学执政 |
《焦点访谈》舆论监督强调“用事实说话”,是因为
| A.舆论监督都是现场转播的 |
| B.舆论监督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 |
| C.民主监督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
| D.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 |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
| A.依法有序 | B.勇敢积极 |
| C.自由民主 | D.民主监督 |
听证于民的最终目的是
| A.决策的科学化 | B.让公民充分发表意见 |
| C.发现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 D.决策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