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上半期,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是
| A.英国 | B.葡萄牙 | C.荷兰 | D.西班牙 |
1985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B.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
| C.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 A.彻底否定欧洲中心论 |
| B.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欧洲史 |
| C.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世界史 |
| D.要以反殖民主义的态度看待欧洲史 |
下图是20世纪中期的宣传画。该画有助于了解
| 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 |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
| C.“万隆精神”的形成 |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1924年孙中山说“平均地权”要做到“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由国家当给以土地”。国家土地从地主处买来。“节制资本”基本内容是:凡在中国土地上的有独占性企业,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空,不论属于中国人所有还是属于外国人所有,一律收归国家经营管理,以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这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性 |
| B.和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一致 |
| C.提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办法 |
| D.决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 |
“字母,就算是用金子写成,也添附于纸和羊皮纸,……如果蒂丘斯在你的纸或羊皮纸上写了一首诗、一段历史或一篇演说,对这一整体,不是蒂丘斯,而是你将被判定为所有人。……如果某人在他人的木板上作画,有些人认为木板添附于画;另一些人则认为:画,无论是怎样的,添附于木板。但朕(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认为,木板添附于画较好。”这一罗马法原始文献反映了该法
| A.鼓励文字作品的传播和绘画的创作 |
| B.重视对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的保护 |
| C.认可新物的归属取决于皇帝的裁量 |
| D.强调恶意添附的人不能取得所有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