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吴师道:“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锋与战尘。一出宁故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翦伯赞:“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诗歌反映了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决定西汉“平城围后几和亲”和对匈奴“汉武雄图”的关键性因素是()
A匈奴是否南下威胁 B西汉国力的强弱
C双方统治者的决策 D民族融合的程度
列宁说:“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一系列过渡办法”主要是指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 |
B.实施新经济政策 |
C.有计划地实现工业化 |
D.实行集体农庄制 |
下图所反映的苏联这一历史现象与新中国成立后哪一历史事实最为相似
A.土地改革运动 |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图《战斗中的夏伯阳(油画)》。
上幅油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16年俄军在东线对同盟国军队发动的夏季攻势 |
B.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中革命士兵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进攻 |
C.十月革命后,苏俄红军同武装干涉的协约国军队英勇作战 |
D.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红军向德军发起反攻 |
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
B.同苏联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许多弊端 |
D.阻碍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
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
B.征收粮食税 |
C.农业集体化 |
D.农产品自由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