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
|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
|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
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F2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可能占的比例为()
A. 和![]() |
B. 和![]() |
C. 和![]() |
D. 和 或![]() |
下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 |
| B.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
| C.C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
| D.D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 |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4种,9:3:3:1 | B.2种,13:3 | C.3种,12:3:1 | D.3种,10:3:3 |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8 |
|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 |
| D.丁图细胞表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 |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思路:把DNA和蛋白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
| B.方法:用DNA中含32P或蛋白质中含35S的T2噬菌体,分别感染未标记的细菌 |
| C.结果:子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
| D.结论:亲、子代噬菌体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只有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