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问卷调查表明,在面对自我和他人的利益关系时,人们作出了如下选择:
| 人们所持观点、原则 |
占调查总人数百分比(%) |
| 1.利己但不损人 |
44.9 |
| 2.先人后己,助人为乐 |
32.5 |
| 3.先己后人,尽量兼顾 |
21 |
| 4.只要利己,不顾他人 |
1.2 |
以上的选择结果说明()
①强调合理的个人利益成为主流 ②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泛滥
③多数人坚持了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利他与利己,可以实现共赢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有人这样评价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翻开杂志美人多,扭开电视广告多,看篇文章署名多,买本新书错字多。”这种评价()
①针砭时弊,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②没看到文化生活中积极的东西,是片面的 ③反映了通俗化、平民化的大众文化主流 ④坚持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①③④ |
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①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② 坚决抵制落后文化
③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④ 努力改造腐朽文化
| A.① ② ③ ④ | B.① ② ③ | C.① ③ | D.① ② ④ |
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产生这些令人忧虑的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市场的开放性 | B.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
| C.科学技术的发展 | D.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事例不胜枚举。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双手端着一盆满满的清水,朝着母亲边走边喊:“妈妈,洗脚。”这纯真的童音,这动人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人们“孝德”的树立,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
①“孝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②道德观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传统美德的孝道与新时代的精神是可以统一的
④传统美德的孝道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