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他认为,由阴阳和合所产生的万事万物,都有对、有仇,即都有矛盾。至于如何化解、解决种种矛盾,他提出了“和而解”的方法。(《正蒙.太和》)这个观点的主张是( )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 | B.否认了矛盾双方的斗争性 |
C.与唯物辩证法是完全一致的 | D.肯定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 |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减,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句话告诫人们
A.要坚持适度原则 |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C.要重视量的积累 | D.要抓住机遇 |
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诗句中的寓意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漫画中的母亲把自己牌桌上的失利---“输”,迁怒于身后看“书”的孩子,这一做法
①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②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③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
④违背了事物规律的客观性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的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衡量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除了GDP、幸福指数的统计,我国还将推出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方面的要求。这蕴涵的哲理是
①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
③要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立足整体,统筹兼顾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四十年来画竹技,日间挥写夜间思。去掉沉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首诗包括的哲学道理有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C.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
D.认识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