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修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的 发展趋势和方向作出预测
C.自然规律是人们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4年我国汽车总产量达507万辆,但在各项基础中90%是“舶来品”,而真正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技术仅占10%。这表明

A.我国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不高
B.我国汽车行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增强
C.我国汽车行业核心竞争力不高
D.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且地区分布不平衡。在此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北方一些大城市实行累进收费制度,大幅提高水价,严格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项目。北方一些大城市实行累进收费制度,大幅提高水价的做法

A.是利用法律手段进行的宏观调控
B.是运用经济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
C.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D.是政府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的体现

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项式流程组成的经济。循环经济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和食物链网,将经济活动组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的闭环式。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A.环境的保护
B.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C.社会效益的提高
D.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贫困人口从3亿人下降到目前的3千万人。我国贫困人口的减少,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B.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我国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
D.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

A.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B.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C.将减缓经济发展速度
D.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