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3~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表
表一:2003~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指 标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 472 |
9 422 |
10 493 |
11 759 |
13 786 |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
2 622 |
2 936 |
3 255 |
3 587 |
4 140 |
表二:2003~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指 标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7.1 |
37.7 |
36.7 |
35.8 |
35.3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5.6 |
47.2 |
45.5 |
43.O |
42.5 |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CPI总体呈现不断上涨趋势,特别是2007年6月份以来,受猪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CPI上涨幅度较大,11月份达到6.90%。食品等价格上涨,使得居民生活成本增加,收入增加有名无实,实际购买量下降。
(注: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表一、表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表之间有什么联系?(5分)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说明国家应如何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分)
2010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农业结构的调整、大量游资炒作、市场价格监管不力、出口增加以及受国际市场粮油价格的上涨的影响,有关吃穿住行的商品价格都在呈上升趋势。从“蒜你狠”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
(1)请你描述材料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针对部分商品的价格上涨、出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问题,政府要采取更科学、更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来积极应付,但是“在采取加息手段好,还是采用加薪的手段好”的问题上,人们争论不休。
(2)同学甲认为:加息比加薪好。请你结合经济生活说明理由。
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那么,作为一个个体如何保持甚至提高自己的购买力,尽可能减少因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
(3)请从消费和理财角度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近期,食品安全警报再次拉响。河南“瘦肉精”事件余波未平,味千拉面“骨汤门”、肯
德基“豆浆门”等又陆续上演,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17175 |
13235 |
9146 |
12000 |
7407 |
5921 |
注: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6亿人。
(1)材料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材料说明,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提高全校师生民族团结意识,某中学党委、德育处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民族教育系列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材料,请你参与其中加以解读。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制定了适合国情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1)我国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实行了怎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民族政策?
(2)我国实行的基本民族政策具有哪些显著的优越性?
材料二继2008年西藏拉萨3-14骚乱和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骚乱之后,2012年初青海又发生数起僧人自焚事件,其中不乏境外势力的借机挑动与境内分裂势力的鼓噪欺骗,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成为当前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3)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走下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蕴含了哪些政党的道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