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不包括( )
A.景区内标志性的建筑物 | B.旅游活动的主体 |
C.旅游景区的最佳综合效益 | D.旅游景区的服务业 |
截止到2011年6月24日,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三位。图2中序号代表的世界遗产依次是布达拉宫历史区、云南石林、九寨沟风景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武夷山、泰山。读图,回答第下题。
|
图中世界遗产所在省区简称、地形区组合正确的是()
①藏 、青藏高原②滇、云贵高原③川、成都平原右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在我国的四极地区发展农业,耕地利用效率最高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红色产业”是指红花、番茄、枸杞等农产品的生产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发展该产业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林线是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林(针叶林)生长的上限。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据此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 )
A.800米 | B.800~1 000米 |
C.1 000米~1 200米 | D.1 200~1 600米 |
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 |
B.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大 |
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 |
D.来自西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成云致雨 |
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与盛行风向 | B.降水与土壤类型 |
C.地势与山脉走向 | D.气温与纬度位置 |
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下列各题。
工业化阶段 |
人均GDP(美元) |
第一产业比重 |
第二、三产业比重 |
初期 |
<2 000 |
>20% |
<80% |
中期 |
>2 000 |
<20% |
80%~90% |
后期 |
>4 000 |
<10% |
>90% |
长江流域 |
3 350 |
9.71% |
90.29% |
2008年,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 )
A.湖南、安徽、重庆 | B.四川、云南、江西 |
C.上海、浙江、江苏 | D.广西、湖北、云南 |
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 |
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 |
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 |
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 |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下面两图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上图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
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增加 | B.土地荒漠化加剧 |
C.水土流失严重 | D.洪涝灾害多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