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周年。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六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状况

材料二 六十年来,国家财政调控能力不断加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政策激发了地方、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期,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帮助中国控制了经济过热;此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又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在这次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平稳回升再次起到重要作用。
材料三 新中国六十年的辉煌历程,是一段上下探索、自我革新的历史。六十年中,我们走过弯路、绕过远路,有过“大跃进”的急于求成,有过“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但最终我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六十年的艰辛奋斗,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材料四 建国60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把保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作为己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2009年6月24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09年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会议指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1)分析说明表1和表2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谈谈国家财政是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
(3)结合材料三,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新中国六十年的发展历程。
(4)结合材料四,说明国务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深刻解析。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地奋起抗争,我们也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所以要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4分)
(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阐明,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9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某网站开设的“学习论坛”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论坛中的一些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角度说明应如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是国人的传统习俗,然而,燃放烟花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可忽视。对于重大节日是否取消燃放烟花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观点一认为:不能取消,燃放烟花是重要的民族习俗,是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观点二认为:应该取消,燃放烟花会导致空气质量污染和资源浪费。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是否应取消燃放烟花爆竹。(可以任选一种观点分析) (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然而,当今“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已经刻不容缓。
材料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有代表递交提案,建议将“勤俭节约”纳入基本国策,坚持不懈地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不断提升公民的节约意识,使之成为公民基本的道德准则,自觉提高道德素质。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树立勤俭节约意识的原因。( 12分)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简称“群教”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会议指出:开展“群教”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为什么要开展“群教”活动?
材料二 在“群教”活动中,J市共产党员、政协委员唐某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农村进行调研,撰写了2万多字的《农村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目前,J市农民消费存在诸多问题,如吃穿消费比重过高,消费构成不合理,仍处于生存型消费阶段;部分农民忽视个人和家庭承受能力,盲目、超前消费,重物质、轻精神消费现象严重;最根本的是农民收入低,有效需求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
(2)结合材料二,指出提高J市农民消费水平的措施及其唯物辩证法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