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节日文化是浩瀚的文化海洋中的一朵奇葩。除夕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又有很多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孩童“压岁钱”;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
⑴材料一中,不同民族节日文化中这种异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2007年12月11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清明 端午 中秋)正式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这次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体现了法定节假日向民族传统节日倾斜的原则。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将三个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的理由。
(3)在我们身边,有些人热衷于过“洋节”,却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不热心。原因之一,是认为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不强。请就如何增强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吸引力,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环境污染等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药价高涨以及医疗保障的不完善,使得中国居民“看病贵”问题突出。为了保证老百姓能用上基本药物,减轻医药负担,2009年8月18日,卫生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从10月22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价格涉及296种药品、2349个具体的剂型规格品种、3000多家企业,与现行政府规定的零售指导价相比,有45%的药品降价,平均降幅12%左右,6%的短缺药品价格有所提高……但自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执行以来,有些药从市场上消失,出现了“降价死”的现象。
⑴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看病贵”与“降价死”的矛盾。
材料二:对于如何破解“看病贵”与“降价死”的矛盾,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甲: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中有降有升,只要依靠它就可以完全破解这一矛盾。
乙: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政策在执行中最好设一个“缓冲期”,而不是划定一个时间点,“一刀切”“齐步走”,以避免部分药品“一降就死”。
丙:解决这一矛盾,仅仅依靠执行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机制,让医药提供方积极提供基本药物,引导百姓乐于使用基本药物,方能能标本兼治。
⑵请你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⑶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出台《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材料三: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作为闽江的源头,武夷山以清澈的九曲溪和苍翠的青山闻名遐迩。然而,过去一段时期内,上游山区的水土流失,曾让闽江“喘不过气来”。为了保护母亲河和生态的完整性,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征求林区广大农民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林权制度改革,改“木头经济”为“旅游经济”,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种树、护林、养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民众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科学发展的甜头。
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上述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

新中国六十年的辉煌历程,是一段上下探索、自我革新的历史。六十年中,我们走过弯路、绕过远路,有过“大跃进”的急于求成,有过“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但最终我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六十年的艰辛奋斗,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结合材料,用发展的观点谈谈新中国六十年的辉煌历程。

2009年8月14日,作家冯骥才来到云冈石窟所在地山西大同,参加“中国雕塑之都”新云冈计划时表达了下列观点:
观点一“把巨大的岩石化成巨大的生命,有多少匠人以他们的艺术,把对生命的感觉,对佛的崇仰,融化在石头里,让石头具有了精神震慑力。”
观点二“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有非常迅猛的发展,但‘千城一面’失去了文化个性,失去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灵魂,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
观点三“作为历史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如果老百姓都不知道先辈创造的文化艺术,那我们的文化传承就会断裂,就会失落,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悲哀。作为今天的社会文明建设者,我们有责任把我们的历史文化香火传延下去。”
在他的提议下,大同市政府已经开始实施“中国雕塑之都”新云冈计划:体现“传承”与“创造”的双重特征,创造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媲美、相传承的现代雕塑艺术城市。
(1)观点一、二告诉了我们什么文化生活道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观点三,说明我们该如何把“历史文化香火传延下去”。
(3)新云冈计划为什么要体现“传承”与“创造”的双重特征?

2009年11月1日至2日,中央文明委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发言中指出,教育部与中宣部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几年来我们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等主题为切入点,要求各地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广泛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积极效果。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我国为什么要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2)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简述发展先进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