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表明
①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发展过程
③同一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④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居民人均出游率达1.5次,旅游直接吸纳就业人数达1 350万人,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这说明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 B.作为发展资料 消费的旅游业快速发展 |
C.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 D.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
2012年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环比为0.3%;再次下行回到了“1”时代。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为2.5%,环比0.2%;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4%。之所以要控制CPI涨幅,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是因为通货膨胀会
①导致人们的存款数量减少②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③导致外汇汇率的必然升高④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某国中西部出现了罕见的灾害天气,导致该地区玉米产量比预计下降了5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玉米价格的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这说明
A.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
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
C.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
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
2011年3月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影响此次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的供给因素是
A.一些粮食主产国遭受自然灾害 | B.世界经济开始逐步复苏 |
C.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 D.发达国际宽松的货币政策 |
假如去年某国生产鞋子产量为100万件,一年的价值总量为8000万元,甲企业生产这种鞋子一年的产量为10万件,今年生产鞋子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今年该国生产鞋子的价值总量和甲企业今年生产鞋子的价值总量分别为
A.4000万 400万 | B.4000万 800万 | C.8000万 400万 | D.8000万 8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