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截至2010年3月27日,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地区因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共有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旱灾发生后,各受灾省区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温家宝总理和五省市区市领导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材料二:2010年3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1)运用所学政治生活,分析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带领人民抗旱救灾的依据。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党和国家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生活的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老的中国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现代阐释可以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有共性的价值资源。因此民族文化个性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之一。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有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材料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

古代有个叫陈藩的青年人,发愤读书,才识过人,志向远大。一日他父亲的朋友徐孺来看他,对他说:“何不洒扫迎客?”陈藩答道,大丈夫当扫天下,何扫一屋呼?徐孺问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生活中也往往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干的是大事,追求的是更高的目标,因此“干大事者当不拘小节,对于那些无伤大雅、无害全局的小事,就去斤斤计较,难成大事”。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为我们青年学生有何启示?
(2)简要分析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

《中共杭州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的着力点在于文化创新。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打破旧的思想框框,在深入实践、贴近群众,尊重历史、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文化观念理念、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用新的思维、新的表现手法发掘和表现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题材新的意义。
请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杭州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创新?

材料一: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是反映人民意愿、行使代表职权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们总会提出很多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议案,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则会召开会议,将代表提出的建议统一交由各个国家机关和组织办理,并确定几项内容为重点处理建议。
材料二:如今,全国人大代表的素质提高、意识加强,在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上,来自各地区、各阶层的代表委员都敢于成为本地区、本阶层利益的代言人,敢于通过议案提案的方式表达各自所在群体的利益诉求,也敢于在会场上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对此,有人说这是人大代表“角色意识”的真正回归。
(1)材料一如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2)结合材料二说明,人大代表应具有怎样的“角色意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