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被称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119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规模及各方对会议的关注,足以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政治意愿。但会议期间,各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矛盾,其中夹杂了责备、争吵、抗议甚至哭泣。在经历了曲折后,最终,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材料二:我国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承诺,在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的此基础上,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2)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哲学依据。
材料三:中华传统环境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美德,简约生活;物尽其用、循环再生。中国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要抛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遗弃”等明显带有西方痕迹的价值观。
(3)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倡导低碳生活提几点建议。
材料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户籍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农民市民化的严重阻碍,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早在1992年,国家就成立户籍制度改革文件起草小组。然而,10多年过去了,国内户籍改革总体进展依然缓慢。户籍制度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之所以进展缓慢,根本原因在于附加到户口上的各种利益
、隐藏于户籍制度背后的各种制度。现阶段完全放开,让公民自由迁徙,则会给城市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带来很大的压力,公共设施、医疗
、就业、教育等都一下子很难跟上。也有一些城市因此放慢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材料二
为户籍管理立法是近些年来一些全国人大代表的呼声。早在2003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陆炳华等34位代表就提出了尽快制定户籍法的议案。当前,户口法立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中新网6月9日电 日前,广东省出台新政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及其随迁人员通过积分制入户城镇、融入城镇之举,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今年以来,从高层表态,到国家层面政策制定,再到各地陆续出台破冰新政,中国户籍改革正蓄势待发,或将进入全面改革阶段。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发展的观点说明如何正确看待户籍制度改革。
中央决定今年适当降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去年的9.4%调低为8%。这一调整既考虑了保持宏观调控目标的连续性,又考虑了经济增长速度与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实际条件的衔接,同时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在社会发展和加强薄弱环节上。为了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中央要求各级领导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各项改革要顺民意、谋民利、合民心。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对经济增长目标由去年的9.4%调低为8%的调整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说明各项改革为什么要“顺民意、谋民利、合民心”?
2010年3月2日,5名大学生掏粪工和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签订聘用合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民甲说,凭个人本事挣钱,没什么丢人的!市民乙说,父母辛辛苦苦供他们上学,却找了那么一份工作,太丢人了!当事人张婷说,有人觉得这工作低人一等,但是在我看来,工作不分三六九等嘛!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评析市民甲、乙、张婷三人的观点。
辨析: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有了矛盾就一定有事物的发展。
由于近几年生猪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下降。2009年4月以来,生猪及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猪肉价格一涨,苦了居民,喜了农民。农民有了按劳等值的收获,当然高兴。但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富了的城市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城市居民还是低收入者,面对十几元一斤的猪肉实在尴尬。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对当前猪肉价格上涨原因主要是什么?(10分)
(2)请结合价值规律的作用对上述材料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3)假如你是养殖场负责人,对你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带来哪些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