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以其集归之归:属于 |
B.子美之齿少于予齿:年龄 |
C.不牵世俗趋舍牵:被牵连 |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即:接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此其可以叹息流涕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 |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死去;而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了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鄘,字建侯,北海太守邕之从孙。第进士,又以书判高等补秘书省正字。李怀光辟致幕府,擢累监察御史。怀光反河中,鄘与母、妻陷焉,因绐怀光以兄病卧洛且革①,母欲往视;怀光许可,戒妻子无偕行。鄘私遣之,怀光怒,欲加罪,谢曰:“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奈何不使妇往?”怀光止不问。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怀光觉,严兵召二人问之,鄘词气不挠,三军为感动,怀光不杀,囚之。河中平,马燧破械致礼,表佐其府,以言不用,罢归洛中。召为吏部员外郎。
徐州张建封卒,兵乱,囚监军,迫建封子愔主军务。帝以鄘刚敢,拜宣慰使,持节直入其军,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使复位,众不敢动。愔即上表谢罪,称兵马留后,鄘曰:“非诏命,安得辄称之?”削去乃受。既还,称旨,迁郎中。
拜淮南节度使。王师讨蔡方急,李师道谋挠沮之,鄘以兵二万分壁郓境,赀饷不仰有司。是时兵兴,天子忧财乏,使程异驰驿江淮,讽诸道输货助军。鄘素富强,即籍府库留一岁储,馀尽纳于朝,诸道由是悉索以献,繄②鄘倡之。
先是,吐突承璀③为监军,贵宠甚,鄘以刚严治,相礼惮,稍厚善。承璀归,数称荐之,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鄘不喜由宦幸进,及出祖,乐作泣下,谓诸将曰:“吾老安外镇,宰相岂吾任乎?”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改户部尚书。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曰肃。
鄘强直无私,与杨凭、穆质、许孟容、王仲舒友善,皆以气自任。而鄘当官,以峭法操下,所至称治。猛决少恩,在淮南七年,其生杀禽擿,多委军吏,而参佐束手不得与,人往往陷非法,议者亦以此少之。
【注】①革:通“亟”,指病重。②繄:助词,惟。③吐突承璀:唐朝宦官,唐宪宗对他倍加宠信,先后加官晋爵,成为当时宦官中颇有权势的人物。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绐怀光以兄病卧洛且笃绐:欺骗 |
B.鄘词气不挠,三军为感动挠:屈服 |
C.讽诸道输货助军讽:劝说 |
D.及出祖,乐作泣下祖:祖先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鄘“强直无私”的一组是
①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
②以言不用,辞归洛中
③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
④籍府库留一岁储,馀尽纳于朝
⑤相礼惮,稍厚善
⑥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鄘为人机智。李怀光反叛,李鄘与家人沦陷贼军中,他以兄长在洛阳患急病卧床不起为托词,让母亲和妻儿摆脱了李怀光的控制。 |
B.李鄘刚正果敢。徐州张建封去世,士兵变乱,囚禁了监军,李鄘召集将士,晓谕祸福,终使监军出狱,恢复职位,众人不敢乱动。 |
C.李鄘忠于朝廷。战争兴起时,天子派人劝说诸道输送财货援助军用,李鄘留存储备后,将其余都交纳给朝廷,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
D.李鄘淡泊名利。他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宰相之职,到达京城,称病坚决辞让相位,改任户部尚书;后来他在太子少傅的任上去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
(2)鄘以兵二万分壁郓境,赀饷不仰有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
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佑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佑中赐谥康节。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荜环堵堵:墙壁 |
B.恒相从游恒:经常 |
C.或留信宿乃去去:离开 |
D.皆贻书访雍贻:留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邵雍隐士风范的一项是 ()
①夜不就席者数年②蓬荜环堵,不蔽风雨
③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④雅敬雍,恒相从游
⑤一人挽之,惟意所适⑥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
A.①⑤⑥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雍曾经到齐、鲁、宋、郑等古国的旧址上游历,回来之后,认为“道已经在我这里了”,从此就不在出远门了。 |
B.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退居洛阳时,都很敬重邵雍,为他买下田宅,邵雍常常耕种,养家糊口。 |
C.邵雍把自己的居所叫做“安乐窝”,有人仿照邵雍的住房为自己建造了一个房子,叫做“行窝’”。 |
D.邵雍认为新法比较严酷,如果能够宽缓一分,那么百姓就会受益一分,所以他希望他的门生故友不要辞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①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代之以健少旧毡笠多枚,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延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立止。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傅诊之,曰:“不死。”令捣蒜汁灌之,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有苦痨瘵者,教之胎息②,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急治任旋里回、归 |
B.愈则不任功负责 |
C.医虽小道,攻之不精研究 |
D.无力延医邀请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傅又沉思久之傅诊之 |
B.乃具告所言乃脑髓亏耗 |
C.试为汝诊之谓非为鄙人所误耶 |
D.问王归意,以疾告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 |
下列四个句子,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就诊于太医院某。 |
B.遇诸途。 |
C.试之何如。 |
D.今傅君代之以健少旧毡笠多枚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傅 命 归 家 遍 觅 健 少 所 用 旧 毡 笠 十 余 枚 煎 浓 汤 漉 成 膏 旦 夕 履 之 王 归 家如 法 治 之 疾 果 愈。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
②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帝[注]有灭吴之志,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郊湛等曰:“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岁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帝:晋武帝司马炎。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委:放弃 |
B.其先识不伐如此伐:夸耀 |
C.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当:挡住 |
D.面陈饯吴之计面:当面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沈以故吏免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
B.每为边害,祜患之石城以西,尽为晋有 |
C.自是前后降者不绝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 |
D.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
B.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
C.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
D.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不仅仪容俊美,善于谈吐,而且具有远见卓识。曹爽早年征召羊祜,羊祜拒绝,后来曹爽失败,羊祜免难。 |
B.羊祜在出镇南夏期间,开办学校,发展生产广积粮食,采取怀柔策略征服吴人民心,为后来晋灭吴奠定了基础。 |
C.羊祜用计平定边害,为晋国守边腾出了一半兵力。羊祜命腾出的将士去垦田种粮,使得晋军储备了十年的军粮。 |
D.羊祜率军外出打猎不越边界,凡自己的士兵得到吴人打伤的猎物,悉数归还。吴人深服羊祜此举,称其“羊公”。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②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2)除有远见卓识外,羊祜还有哪些美好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成进士。斌出为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斌以计出之,至洛阳哗溃。十六年,调江西岭北道。明将李玉廷率所部万人据雩都山寨,约降,未及期,而郑成功犯江宁。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玉廷以兵至,见有备,却走;遣将追击,获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从孙奇逢学,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濒行,谕曰:“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之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淮、扬、徐三府被水,常州知府祖进朝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荐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琇廉能最著,而征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请予行取。下部皆议驳,特旨允行。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顺昌祠,禁妇女游观。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教化大行,民皆悦服。
方明珠用事,国柱附之。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国柱更欲为斌言,以斌严正,不得发。及蠲江南赋,国柱使人语斌,谓皆明珠力,江南人宜有以报之,索赇,斌不应。比大计,外吏辇金于明珠门者不绝,而斌属吏独无。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诏曰:“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平谨恪之臣,统率宫僚,专资辅翼。汤斌在讲筵时,素行谨慎,朕所稔知。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授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自通州勘贡木归,一夕卒,年六十一。(《清史稿》,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简和平谨恪之臣崇尚 | B.斌策玉廷必变计估计 |
C.挈斌避兵浙江衢州带领 | D.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告诫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居官以正风俗为先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B.而征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
C.斌察其廉,奏留之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D.以斌严正,不得发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总兵陈德调任调江西岭北道时,率领两万人马途经潼关,想在此暂驻,汤斌没有答应,反而设法让他离开。 |
B.苏州城西上方山的五通神祠,虽然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依旧引得远近的人都争相前往。 |
C.汤斌教导孙奇逢学习,被皇上得知后,认为汤斌的操行很好,于是让他补江宁巡抚。 |
D.朝廷免征江南赋税时,余国柱把功劳都归在自己身上,并以此为由,派人向汤斌索取贿赂。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
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