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习业当凝神伫思,戢足纳心,鹜精于千仞之颠,游心于八极之表;浚发于巧心,摅藻为春华,应事以精,不畏不成形;选物以种,不患不为器。能尽我道而听天命庶不愧于父母妻子矣循此则终身不堕沦落尚勉之勉之以我言为箴勿愦愦于衷毋朦朦于志。
(选自明·徐媛《训子书》,有删节)根据文段内容,概括“习业”的三种态度。
解说文中“箴”的意思及其文体特点。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崔杼弑庄公,)晏子(闻难往赴)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崔杼立(景公)而相之,庆封为左相,盟国人于大宫,曰:“所不与崔、庆者……”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
及庆氏亡,(景公)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也,何独弗欲?”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无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帛布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节选自《左传·襄公25年—28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罪也乎哉?吾亡也?亡:逃跑 |
B.所不与崔、庆者与:结交,亲附 |
C.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制度:规范,准则 |
D.于是乎正德以幅之幅:限制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
B.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
C.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D.夫民生厚而用利//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明大义、识大体的一组是()
①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②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③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④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
⑤且夫富,如帛布之有幅焉
⑥利过则为败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庄公被杀,晏子听到消息,冒死到崔杼家去吊唁,不失人臣之节。 |
B.崔杼为得人心,不仅放过了晏子,而且在立景公为君之后,还让晏子做了相。 |
C.庆氏失败之后,景公要增加晏子的封地,晏子不从,引起人们的不解。 |
D.晏子认为,百姓生活富裕了,就要端正道德加以限制,使他们不要放肆、怠慢。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译文: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译文:
(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钴铒母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铒母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①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氵营氵营②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①嵚(qīn)然:形容山高的样子。 ②氵营氵营(yíng) :形容水流声。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石之突怒偃蹇。偃:仰面倒下。
B.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殆:几乎,差不多。
C.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嘉:美好的。
D.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陋:粗俗,不文明。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的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烈火而焚之。
B.由其中以望。
C.鸟兽之遨游。
D.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段写景夹以记事,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山石的奇异形状和小丘的美丽景致,而且也兴意盎然的叙述了自己发现、购买小丘并欣赏独特风光的经历。
B.最后一段在前两段融情入景的描写的基础上,以“噫”领起,转入议论,含蓄隽永的语言中透露出自己怀才不遇并希望被人援引的心曲。
C.文章托物言志,自伤自吊,借小丘的际遇流露自己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和对遭受打击的不平,也似乎透露出希望被重新起用的心意。
D.文章运用形象的比喻,以动写静,使丘上群石神态活现,情状可掬;又运用生动的拟人排比句,描写开辟经营后的小丘,景色宜人,赏心悦目。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词曰:
“公昔骑龙白云乡,手决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景不可望。作书诋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於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注释】
(1)申、吕:申伯,吕侯,周朝大臣。岳降: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2)傅说(yuè):商朝大臣。传说死后化为星宿。(3)浩然之气:即正气,刚正至大的气概。(4)良平:张良、陈平,西汉谋臣。贲育:孟贲、夏育,古代武士。仪秦:张仪、苏秦:战国辩士。(5)房杜:房玄龄、杜如晦,贞观年间贤相。姚宋:姚崇、宋璟,开元年间贤相。(6)八代:东汉、魏、
晋、宋、齐、梁、陈、隋。此时骈文盛行,文风衰败。(7)道济天下之溺:谓提倡儒家之道,
使天下人不受佛教、道教之害。济:拯救。(8)忠犯人主之怒:唐宪宗迎佛骨入官,韩愈直谏,几被处死,经大臣营救,贬潮州刺史。(9)勇夺三军之帅:唐穆宗时,镇州兵变,韩愈奉命前去宣抚,说服叛军首领归顺朝廷。(10)豚鱼:《易•中孚》说:“信及豚鱼”,意即只有诚心祭祀,连供品猪鱼都感动,才得吉卦。(11)开衡山之云:韩愈赴潮州中途,谒衡岳庙,因诚心祝祷,天气由阴晦转睛。(12)驯鳄鱼之暴:韩愈至潮州,恶溪有鳄鱼为患,乃作《祭鳄鱼文》,劝戒鳄鱼搬迁。(13)皇甫镈(bó)、李逢吉:均当时宰相。(14)朝散郎:五品文官。(15)焄(xūn )香气。蒿:蒸发。凄怆:祭祀时引起的感情。(16)云汉:天河。天章:文采。(17)天孙:织女星。(18)咸池:神话中太阳沐浴的地方。扶桑:神木名。(19)籍湜(shí):张籍、皇甫湜,均韩愈学生,其古文的成就远不及师,因此说“不能望”。(20)海若:海神。(21)钧天:天之中央。巫阳:神巫名。这两句意思是韩愈死后必为神。(22)犦(bó)牲:犦牛,又名犎牛,单峰驼。鸡卜:用鸡骨卜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麾: 通“挥”,指挥,招手 |
B.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弭:停止,消除 |
C.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笃:重视,专注 |
D.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榜:公布,张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
B.①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C.①信乎孔子之言② 则齐国其庶几乎 |
D.①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②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 |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为记人物的碑传文。熔议论、描写和抒情于一炉,在文体上,不拘常格,勇于创新;在风格上,因物赋形,汪洋恣肆;更能体现出《庄子》禅宗文的影响。 |
B.作者认为,有一种“浩然之气”,能够充塞于天地之间,无形而立,无生无灭,使万物黯然失色,韩文公正是有了这股浩然之气,才能师表万世,光照千秋。 |
C.韩文公曾经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 |
D.韩愈被贬潮州,不到一年就离开了,有人认为他的英灵不会怀念潮州,苏轼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韩公的神灵无处不在,而且潮州人民信仰深厚,思念恳切,并以井与水为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
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臣早失怙恃 怙恃:指父母 |
B.轼狂狷寡虑 狂狷:狂妄急躁 |
C.轼感荷恩贷 恩贷:恩情 |
D.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无任:不胜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 B.惟宽其狂妄 君将衰而生之乎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C.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 | D.使得出于牢狱 |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苏轼因性格所使,仰仗着皇帝对他的宽容恩宠,对自己不好的性格不收敛不警惕。 |
B.因为苏轼的诗文中有不恭顺的内容,所以在他的这些诗文传播开后,受到了惩罚。 |
C.苏轼在被捕前让人对苏辙说,自己在朝中很是孤单,自己原来亲近的人因为怕受到牵连不会为自己讲情,希望苏辙能念及手足向皇帝为自己讲情。 |
D.苏辙举缇萦卖身赎父的典故,想说明自己要以自己的官职来为苏轼赎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