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决定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其中1.8万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建设。这体现了
A.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 | B.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 |
C.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 D.国企利润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杭兰英同志在村支部书记岗位上28年如一日勤廉为民、实干为村,平凡中见担当,质朴中显忠诚。她燕子垒窝般创业兴村,拢起人心办大事,啃下许多“硬骨头”,她甘愿贴钱当书记,兴办民生工程,把落后村变成了示范村。这启示我们
①能否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②努力奉献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A.③④ | B.①④ | C.①② | D.②③ |
党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以价值选择为基础的价值判断
④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A.③④ | B.①④ | C.①② | D.②③ |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之中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作用。”这一论述的辩证唯物论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我国正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实行宽进严管,以管促放,管放并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
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
C.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
D.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
2014年第十一届“北京论坛”的主题是“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中国与世界:传统、现实与未来”。其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认识随着实践不断地发展
③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
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