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2010年3月28日晚8时30分,包括北京、上海、长春、深圳、成都、武汉在内的我国多个城市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某班同学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有关问题展开了反思和讨论。
同学甲说:仅景观用灯熄灯一小时就可以让一个地区的照明用电节省下几万千瓦,意义重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鼓励人们少用电。
同学乙则指出:发电量和用电量被认为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今年一季度,全国发电量同比虽然仍是负增长,但与去年四季度相比,降幅大幅收窄,出现止跌趋升态势,其中部分省份用电量出现正增长。这显示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回暖迹象。在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背景下,不应该再鼓励节电。
同学丙认为:在环保领域,既有提倡一天不开车的“无车日”,也有熄灯一小时的“地球一小时”。这类活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家的意识:一是节约能源的意识;二是对地球的责任意识。
同学丁则认为,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每一次关灯都是为了自己少交电费。漫步校园,教室里大白天灯火通明,无人时空调、电风扇仍在不停地旋转……。既要让人们为了地球家园而节约能源,更要让他们为自己的利益而节约能源。对地球负责首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你是讨论的组织者,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讨论加以总结:
(1)请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评价同学甲、乙的观点。
(2)结合同学丙的发言和《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的象征意义。
(3)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引导人们“为自己的利益”而节约能源?
材料一 2011年7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既是一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坚定不移地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发展史。90年来,我们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材料二世界各国的反腐实践一再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因此,反腐创新的重点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世界各国既有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在未来反腐道路上加以借鉴。
从认识论的角度,请你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2012年11月10日,正在北京出席党的十八大户解放军代表、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说,“神舟十号”飞船计划于2013年6月上旬发射,三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中国正按照这样几步开展航天计划:第一步是通过神五、神六把航天员送上大空再平安返回。第二步是突破太空行走技术、交会对接技术和空间实验室技术。目前正处在这一步的承上启下阶段。如果明年“神舟十号”完成任务,我们就基本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下一步是发展天宫二号和三号,掌握空间实验室技术和货运飞船技术。第三步是2020年掌握空间站技术,即长期载人航天和大规模开发大空资源的技术。中国航天工程是立足我国国情,建立在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基础上的,是广大航天工作者坚持理论创新、发扬航天精神,不断科学攻关、勇于探索的结晶。
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国在航天技术上不断进步的原因。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一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60%左右,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大约为40%,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低于40%。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材料二中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一:2012年8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京发布了《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2010年,农民家庭户均现金收入34080.34元,2011年攀升至38894.38元。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2011年已达到0.3949,正在逼近0.4的国际警戒线。数据显示,收入最低的20%样本农户,与收入最高的20%样本农户的收入差距有10.19倍。
材料二:务工与务农收入差距是导致农村收入扩大的重要因素。最高收入的20%样本农户中,务工农户占比88.9%,务农农户占比11.1%;在最低收入的20%样本农户中,务工农户占比17.5%,务农农户占比82.5%。报告指出,中国农民过去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土地,土地的多少决定了农村社会分化的程度,在改革初期通过均分土地、土地流转来缩小差距。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务工,这就意味着在农村地区需要更加强调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发展现代农业防止贫富差距的恶性扩大。
材料三:除日常消费外,教育支出、人情支出和医疗支出成为农民支出的主要内容,成为农民支出的“三座大山”。2011年农民支出中,教育支出占22.42%,医疗支出占9.95%,而人情支出则占12.27%。人情支出3092.51元,占当年家庭收入的7.95%,医疗支出2506.86元,占当年家庭收入的7.28%。而教育支出规模更大,人均教育支出达1518.63元,占当年家庭收入的17.79%。
(1)请分析材料一中表达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分析如何提高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
8•15电商大战,京东向“美苏”宣战!
材料一:8月14日,京东、国美和苏宁在微博称15日起要打价格战引发网友围观。京东商城宣布,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保证比苏宁、国美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针对此表态,苏宁回击:包括家电在内的所有产品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任何网友发现苏宁易购价格高于京东,我们都会即时调价,并给予已经购买反馈者两倍差价赔付。而除了这两家外,国美也宣称:从15日9点开始,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全线商品价格将比京东商城低5%。
1.请运用“价格与消费”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商家降价的原因以及消费者可能出现的反应。
材料二:许多网友表示降价的商品缺货,整体看,电视、冰箱、空调等榜单中,有超过半数的商品缺货。让消费者愤怒,甚至感到“被愚弄”的,是此次电商大战中,无论是价格幅度还是价格范围,都远没有消费者预想中那么猛烈。这说明电商作秀式的价格战并没有真正给顾客带去优质的服务体验。”
为此,国美向业界公开发表了一份倡议书,呼吁共同遵守以诚信为准则的商业底线,言必行,行必果,兑现企业对市场的一切承诺,在竞争过程中彼此尊重,讲诚信。
2.请运用《经济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材料三:据新华社报道,在8月16日举行的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已经关注到电商价格战事件,他强调,有关企业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开展促销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共同促进家用电器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平稳发展。沈丹阳还强调,这几家电子商务企业的行为是否违法,需要由相关执法单位,如价格主管部门、工商执法部门等执法主体来依法调查取证后方可作出判断。
3.如果相关企业出现违法、违规经营的情况,国家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何种措施予以治理?
材料四:针对这场“电商大战”各方人士纷纷表态:
“价格战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博弈,从某种维度来说,价格战没有赢家,只有谁输得更惨。”
“挤死几个寡头,剩下就是垄断。这就是事实。”
“消费者真诚期望这场价格竞争真能迫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创造新的营利点,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升行业竞争力,除了“价格战”,我们更欢迎“价值战”,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体会到满足,才是商家竞争更高明的手段。”
4.请运用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四中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