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回答10-11题。
表1: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
农耕地 |
苹果园 |
林地 |
草地 |
菜地 |
A |
44.1 |
2.4 |
12.9 |
40.5 |
0.1 |
B |
18.1 |
11.6 |
36.8 |
33.4 |
0.1 |
C |
10.1 |
19.6 |
36.8 |
33.4 |
0.1 |
表2: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方案 |
侵蚀量比较*(﹪) |
径流量比较*(﹪) |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
|
3~8年内 |
8年以后 |
|||
A |
100 |
100 |
57 |
57 |
B |
64 |
52 |
50 |
88 |
C |
50 |
40 |
48 |
112 |
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
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 B.选择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
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 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山西 | B.江西 |
C.广西 | D.四川 |
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同时湿地也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据此完成 题、下列资源中,与湿地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是( )
A.森林 | B.草地 | C.湖泊 | D.河流 |
、正确利用湿地应是( )
A.通过湿地改造,发展谷物种植业 | B.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 |
C.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 | D.利用湿地风貌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渔业 |
某城镇主导产业出现以下调整:木材公司→菌类养殖公司→建筑采砂公司。回答题。.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反映了( )
A.当地环保建设初见成效 | B.人口增长过快 |
C.当地环境破坏严重 | D.产业单一,但经济发展快速 |
.今后,该城镇应 ( )
A.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B.封山育林 |
C.大力发展建筑业 | D.产业单一化 |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其规模和态势越来越大,据此回答 题:. 导致这种态势的原因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 )
A.廉价的劳动力和低租金的土地 | B.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能源 |
C.科技不断进步与环境优美 | D.政策支持 |
.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造成的可能有 ( )
A.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B.污染范围缩小 |
C.有助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 D.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
、为加强东部和中西部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今后将把哪些工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
A.部分技术密集型加工企业 | B.部分农产品加工型企业 |
C.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 | D.技术密集型企业 |
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题。.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
B.长江三角洲 |
C.山东半岛 |
D.辽东半岛 |
.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 )
A.在郑州建食品加工厂 |
B.在上海建钢铁厂 |
C.在南京建石油化工厂 |
D.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 |
.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 ( )
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 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
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 | D.由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