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的出现,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生存问题。应对世界气候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材料二: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我国一些地方进行低碳试点.发展低碳城市的热情很高,纷纷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构想和举措。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还有不少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行列。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建设低碳城市,要有科学的态度,必须走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道路,防止“新瓶装旧酒”,避免赶时髦.贴标签等现象。以为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多上几个新能源设备制造项目的认识是浅薄的,这样的低碳城市不宜作为推广试点。
(1)分析材料二中有关专家观点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2)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在建设“低碳”城市中发挥积极作用。
(3)运用经济常识知识,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角度回答,怎样发展低碳经济?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宝的旅程。"其含义是( )
⑴人生要有理想,理想的实现要靠奋斗 ⑵只要有理想,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⑶理想对人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⑷"立志"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A.⑴⑷ | B.⑴⑵ | C.⑴⑶ | D.⑵⑷ |
"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寓意是 ( )
(1)、事物是普遍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具体的 (2)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事物的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1)(2)(4) B(1)(2)(3) C(2)(3)(4) D(1)(2)(3)(4)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 |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他的观点( )
⑴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⑵在认识理论上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⑶批判了那种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感性的活动的观点 ⑷肯定了人的抽象思唯能力和预见能力
A.⑴⑶ | B.⑵⑷ | C.⑴⑵ | D.⑵⑶ |
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 )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 B.金钱和人生价值 |
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 | D.个人与他人、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