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9月,长三角地区扩容为苏浙沪两省一市,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等十几个大中城市。
(1)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催生的国内三大旅游线是“东方快车之旅”.“文化之旅”.“邮轮旅游”。“东方快车之旅”依托了泛长三角地区相对完善的铁路网络,主要有__________铁路和沪杭铁路;“文化之旅”将沿京杭大运河打通中国旅游的大动脉;“邮轮旅游”将考虑以上海为邮轮母港,游客可乘邮轮到达图中甲.乙两港,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
(2)世博会有“经济奥运会”之称。上海世博会将有力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试分析上海成为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材料二: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一书中写道:“19世纪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世博会的前称)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序幕。1851年伦敦博览会.1876年费城博览会和1889年巴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
(3)1851年,英国主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概述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的原因。
(4)指出美国.法国分别选择1876年.1889年举办万国博览会的特殊意义。
材料三:《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一书中记述到:1851年伦敦博览会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187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上海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5)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博会上中国展品与西方国家的展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材料四:胡锦涛在考察世博园时强调,要全力以赴做好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工作,确保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6)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面对千头万绪的筹办工作,怎样“确保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材料五:2010年4月29日,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办。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7)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许多年青人患上了现代信息依赖症,一天不用手机,一天不上网,就觉得六神无主。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消费要有利于人们身心发展和社会进步 |
B.要勤俭节约,不用现代消费品 |
C.要提倡绿色消费 |
D.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
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许多年青人患上了现代信息依赖症,一天不用手机,一天不上网,就觉得六神无主。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B.现代信息技术不利于社会进步 |
C.消费具有复杂性 |
D.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 |
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时,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由此他得出结论:个人的奢侈会推动社会的繁荣。我们到底该节俭还是奢侈?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节俭对于社会、于个人都是一种美德,但过分节俭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B.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过分节俭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
C.对节俭、奢侈两种消费观念应辩证认识,我们应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
D.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我们应该鼓励奢侈,学会“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
下表为某市某居民家庭2007年总支出的情况(单位:元)
食品 |
衣服等家庭日用品 |
教育, 医疗 |
水, 电, 煤 |
通讯, 交通, 娱乐等 |
购买股票, 债券等 |
10000 |
8000 |
7000 |
5000 |
10000 |
20000 |
该居民家庭这一年的恩格尔系数应该为
A.16. 6% | B.25% | C.28. 5% | D.33% |
2008年1月人民网载文指出,我国国内市场销售稳定增长,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汽车、通讯器材、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B.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
C.我国对人口增长的成功控制 | D.我国物价水平平稳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