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2009年5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我国大陆蔓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甲流”的防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继续做好应急响应的各项工作;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秋冬季节“甲流”防控工作;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甲流”防控;卫生部要求各级防疫部门严格落实防疫法的规定并提出“甲流”诊疗指导方案;公安部要求做好“甲流”防控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国家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疫苗研究、试验和接种工作。
材料二 2009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研究部署秋冬季节“甲流”防控工作的常务会议上指出:下一阶段要在各地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预防措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时期、重点地区(场所)、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
材料三 在“甲流”防控和诊疗过程中,中医药显示出了独特的作用。国内权威医疗部门推出了“甲流”诊疗方案,其中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最受瞩目;北京市储备200万份抗“甲流”的中药;石家庄市推行“中医药方剂——嘲莲抗感汤”进校园,用于防控“甲流”。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推动“甲流”防控工作的。(6分)
(2)运用经济常识中“三大产业”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发展我国中医药产业。(6分)
(3)材料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8分)
(4)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政府在防控“甲流”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12分)
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属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生产实践 |
B.科学实验 |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
D.教育、艺术活动 |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奋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会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说明了( )
A.生产实践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历史活动 |
B.要处理好社会关系,必须抓好经济建设 |
C.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
D.经济建设搞好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
A.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
B.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
C.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
D.是否承认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
2003年1月,我国自己研制的“神舟四号”飞船满载各省市的实验品在太空圆满飞行6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一活动属于( )
A.认识活动 |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
C.生产实践活动 |
D.科学实验活动 |
江泽民同志号召:“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① 学习第一实践第二 ② 要理论联系实际
③ 学习和实践都是实践的来源 ④ 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实践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