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的四种地貌景观图,其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
(图3)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表示我国华北平原,图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均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读图回答1~3题。
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 A.1.5米 | B.2.5米 | C.7.5米 | D.8.5米 | 
从图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地下水开采过度 | B.地下水污染严重 | 
| C.有盐碱化倾向 | D.有荒漠化倾向 | 
甲地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 A.4~5月 | B.6~7月 | C.7~8月 | D.12~1月 | 
读某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值随日期变化图,回答1~3题。
该地的纬度为:
| A.60°N | B.65°N | C.70°N | D.75°N |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日期该地出现极昼现象 | 
| B.②日期表示北半球夏至日 | 
| C.③日期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 | 
| D.北京白昼④日期比③日期长 | 
当该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值小于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B.其持续的时间大约2个多月 | 
| C.太阳直射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D.其持续的时间大约4个多月 | 
读“某海区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和等温线图”,图中实线表示海水等盐度线,虚线表示海水等温线。读图回答1~2题。
比较海水等温线a、b、c的大小关系:
|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若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图中洋流是:
| A.北太平洋暖流 | B.东澳大利亚暖流 | 
| C.加利福尼亚寒流 | D.日本暖流 |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 
|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 
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 A.地壳张裂作用 | B.地层沉陷作用 | 
| C.风力侵蚀作用 | D.流水溶蚀作用 | 
读“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图”,回答1~3题。
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b、c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 B.b点能看到m点 | 
| C.mn为空中索道 | D.a地可能形成瀑布 | 
此地区植被类型属于:
| A.常绿硬叶林 | B.落叶阔叶林 | 
| C.针、阔混交林 | D.常绿阔叶林 |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风沙危害严重 | 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 
| C.气候湿润、流水侵蚀显著 | D.植物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