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科学家用灭活的病毒把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灭活病毒的作用是( )

A.病毒比较小,可钻人到细胞内
B.灭活的病毒已完全死亡,死亡的病毒可以让细胞聚集
C.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活性,对各种动物细胞不造成破坏,但所保留的融合活性,使不同的动物细胞进行融合
D.灭活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通过融合可以让杂合细胞带有目的基因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

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l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纯合子黄圆豌豆与纯合子绿皱豌豆杂交实验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A.F1全部表现为黄圆 B.F2中有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四种表现型
C.F2中出现了黄皱、绿圆两种新类型 D.F2中的黄皱、绿圆各占总数的3/16

在盂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盂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下列关于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在经典实验和假说中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O2的来源
D.利用荧光标记的方法发现细胞膜为磷脂双分子层结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