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中,下列研究方案可能实现其目的是( )
| 选项 |
方案 |
目的 |
| A |
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绵羊体内 |
获得克隆奶牛 |
| B |
通过体外培养或体内培养骨髓瘤细胞 |
制备单克隆抗体 |
| C |
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物叶绿体中 |
防止外源基因扩散 |
| D |
用胃蛋白酶处理剪碎的动物组织块 |
制备动物细胞悬浮液 |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有()
①柳树的叶肉细胞中,存在核酸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和细胞质基质②硝化细菌、霉菌、颤藻和SARS等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③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是相同的④人体同一器官的不同细胞,其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都相同⑤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具有相同的生物膜系统,都有利于细胞代谢的进行⑥真核生物进行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原核生物只进行无丝分裂⑦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 A.1项 | B.3项 | C.4项 | D.5项 |
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漏斗内外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是S1>S2,图中的半透膜模拟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 |
| B.原生质层和半透膜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
| C.若将S1和S2换成两种与以上蔗糖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则△h不变 |
| D.最能体现两种膜在功能上差异的实验设计是设计对照性实验 |
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有丝分裂期细胞与其G1期细胞融合后,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可以复制 |
|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
|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
|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没有明显增加。这是因为()
| A.机体产热增加,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
| B.葡萄糖分解不彻底,能量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
| C.ATP合成酶量减少,无法大量合成ATP |
| D.机体代谢加快,大量能量随汗水流失了 |
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电子传递消耗氧生成水的过程 |
|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 |
|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 |
| D.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