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9年,清政府经历了近70年终于平定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叛乱、割据势力。乾隆皇帝为了鼓励新疆各族人民发展生产,对一些地区和民族免税,并通过内地省份的“协饷”(类似于今天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发达地区对口支援)为新疆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支持。1760~1911年,清政府拨给新疆的协饷和专饷,总计高达近4亿两白银。(齐清顺《清代新疆的协饷和专饷》)据此回答21~22小题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平定的西北边疆叛乱割据势力是指
| A.准噶尔部贵族、回部贵族叛乱 | B.噶尔丹叛乱、三藩之乱 |
| C.大小和卓叛乱、土司叛乱 | D.郑氏割据势力,三藩之乱 |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清政府管辖新疆、发展新疆经济采取的措施中没有
| A.平定叛乱割据势力 | B.免税、内地省份对口支援 |
| C.设置行政机构 | D.改土归流 |
《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
| A.祭祖扫墓 | B.踏青游玩 | C.农业生产 | D.政治清明 |
“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封闭性 | B.落后性 | C.脆弱性 | D.分散性 |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 A.奉行“一边倒”政策 |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 C.倡导多边外交新模式 | D.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
| A.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多边外交 | 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 |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