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第七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才能有所保障,中国形成以内需拉动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才有坚实的基础。
请结合材料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连续七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要关注“三农”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2013年8月31日下午在辽宁省沈阳市隆重开幕。这是近三十年以来首次在白天举办的的全运会开幕式。十二届全运会组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开创赛会新风的要求,改为白天举办,不燃放焰火,而且取消大型文艺演出,改为深受群众欢迎的全民健身展示。
材料二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必须坚持开放创新,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使文化产业成为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树立勤俭节约意识的意义。
(2)《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出台,体现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有观点认为,“只有全面吸收外来文化,才能把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强省。”请运用辩证否定观评析这一观点。
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尤其在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管理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2012年山东省三大产业比例变化表
年份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一、二、三 产业比例 |
9.6:57.0∶33.4 |
9.6∶56.3∶ 34.1 |
9.2∶54.2∶ 36 |
8.8∶52.9∶ 38.3 |
8.6∶51.4∶ 40.0 |
注:2012年粮食总产量4511.4万吨,比上年增长1.9%,连续10年增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材料一 2012年全省出口1287. 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对欧盟出口下降6.3%,出口份额占15.9%,仍为全省第一大出口市场;对美国出口增长2.2%,对日本出口增长2.5%,对韩国出口下降7.6%。(2011年,全省出口125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7%。)
材料二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山东省农村经历了三次改革和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山东省农业连年增产,解决了全省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次是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山东省农村正面临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即城镇化建设。
材料三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重视做好信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创设渠道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1)根据图表和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谈谈对今后促进山东经济发展的经济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三次浪潮。
(3)材料三中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
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以来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年份(年)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
1680 |
1921 |
2270 |
2151 |
2524 |
2529 |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 |
6.5 |
6.2 |
6.4 |
5.6 |
5.6 |
4.8 |
注:近几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比重超过1/4,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然而,广东文化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且普遍存在“小、弱、散、乱”的状况,这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材料二 广东传统的民间文化异彩纷呈,丰富多样,特别是广东有很多可以代表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遗产。但目前却有很多文化呈现没落的痕迹,没能与现代接轨而缺乏生机。
海尔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公司。海尔集团不仅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也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一方面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上专注于顾客的想法和需求。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广东省政府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建议。(1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请谈谈海尔集团的成功对推动广东文化发展有哪些启示。
近年来,国家一直重视就业问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9 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增幅相比2010年、2011年继续回落。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
材料三 2014年1月,山东省政府报告者明确提出了2014年度就业工作思路:山东省按照中央部署和本省就业形势,以调整优化就业结构、改善提高就业质量为主线,以促进就业增长方式转变为重点,全面推进统筹就业、素质就业、市场就业、公平就业,努力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政府在实现高质量就业中怎样更好地履行职责。
(3)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山东省在推动就业中采取的措施。
(27分)自新一届政府成立一年来,关注民生、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习近平主席阐述中国梦、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并约法三章等都引起了人民的关注和网民的热议。以下是某校高中政治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收集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表示:“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要努力去实现2020年的目标,测算一下,需要年均增长7%的速度,这不容易。但是,我们有有利的条件,有巨大的内需。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材料三 2013年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奇葆在四川视察时指出,四川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强大精神的支撑,这种支撑就是9000万四川儿女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四川状态。在当前,这种状态仍然是建设新四川的强大动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抗震救灾精神一道融入四川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四川梦的“正能量”。
(1)请结合材料一,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3)请运用文化的作用分析四川状态能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四川梦的“正能量”的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