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区域比较是学习区域地理时的重要学习方法。中美两国是世界大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
材料一:中美两国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某地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美两国地势特征:                                        
2.材料一中甲、乙所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高原和              平原。
3.中美两国西部地区海陆位置的差异是                                       
4.材料二代表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分布在材料一①、②、③、④四地中的    地(填数字),该地气候的成因是                                                      
5.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造成此特点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中美两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都有过惨痛的教训,现在我国为保护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三幅不同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元朝时期大运河河道变化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
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大水系,在世界上的地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杭大运河属于________景观。该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为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刊问题。
blob.png

(1)分析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2)根据图中所示乡村观光点,你认为旅游区内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

茶马古道是“连接川滇藏,延伸人不丹、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的古代贸易通道。起源于我国西部汉藏民族间的一种传统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积淀着唐代以来近2000年的历史。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省区中,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景点有______________(不少于2个),文化遗产有____________。(不少于2个)
(2)简要分析我国“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不利条件。
(3)你对“茶马古道”旅游开发有何建议?

读中国主要旅游景点分布略图回答

1.从图中观察,以________旅游资源为主的景点多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
2.图中分布的各旅游景点资源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是都具有__________的价值;
3.各景点旅游活动的规模与环境的承载量的关系是

A.活动规模不受环境承载量的限制 B.活动规模应小于环境的承载量
C.活动规模与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 D.活动规模越大,环境的承载量越大

4.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加深,九寨沟、黄果树、张家界、苏州等景区面临的环境污染主要是______________。

(9分)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米)开始攀登山峰,是徒步登山、进行生态考察或旅游的主要路线。下面是某校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考察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自南坡向上攀登,将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针阔混交林、________、高山草甸。当同学们到达高山区域,从背包中取出在山下准备的密封包装食品时,发现密封包装袋鼓起来了。这是由大气压________所造成的。
(2)在一般情况下,顶峰与厚畛子镇的气温相差约________℃,因此,同学们在上山前就应该考虑到温差,准备相应的行装。当同学们到达3 400米以上,就进入了高山草甸。这里地势比较平坦,上山的小径逐渐消失,这时同学们应用________等方法来确定方位。
(3)在秦岭南坡上,生息繁衍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最著名的有“国宝”,这些大熊猫构成了一个种群。国家已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攀登过程中,甲、乙两位同学就如下问题产生了分歧。甲同学的观点是“山越高,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的类型就越多”,乙同学的观点则是“山高,自然带的类型不一定多”。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较正确?请简述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