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重组 | B.基因突变 | C.染色体畸变 | D.自然选择 |
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有两个染色体组 |
C.未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
D.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单倍体植株 |
某炭疽杆菌的A基因含有A1~A6 6个小段,某生物学家分离出此细菌A基因的2个缺失突变株:K(缺失A2、A3)、L(缺失A3、A4、A5、A6)。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X与L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6个小段都不是突变型);若将X与K共同培养,得到转化的细菌都为非野生型。由此可判断X
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
A.A2小段 |
B.A3小段 |
C.A4小段 |
D.A5小段 |
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中所示实验,分析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A.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B.花粉通过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A为单倍体,其特点之一是具有不孕性 |
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细胞分裂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
D.在花粉形成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
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加倍 |
褐鼠的不同基因型对灭鼠强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E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E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表。若对维生素E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进行处理,则该褐鼠种群中
基因型 |
TT |
Tt |
tt |
对维生素E依赖性 |
高度 |
中度 |
无 |
对灭鼠强的抗性 |
抗性 |
抗性 |
敏感 |
A.基因t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TT:Tt=1:1
C.Tt基因型频率会接近100%
D.基因库会发生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