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
|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
|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
|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
|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
|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道、墨、法 | B.墨、儒、法、道 |
| C.法、儒、道、墨 | D.道、法、墨、儒 |
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思想家 |
思 想 主 张 |
| 孔子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
| 荀子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
|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
| 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
|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