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米瑟斯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旨在理解人类行动的科学,而不是预测和操纵经济生活的科学,经济生活中诸多明显的秩序并非人们有意设计的结果,……它们是一种“自发性的秩序”。符合这一理念的经济行为是
A.贸易保护主义 | B.自由放任政策 | C.社会福利制度 | D.扩大政府开支 |
《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
A.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 |
B.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 |
C.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
D.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 |
隋朝宰相杨尚希上表建议合郡为州,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立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由此可知他建议合郡为州的目的主要是
A.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 B.加强地方,抵御外侮 |
C.精简机构,节约开支 | 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 |
《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自言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唐代诗人储光羲在《明妃曲》中写到:“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强来前帐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这说明
A.官修史书与诗歌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
B.诗歌多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不具备史料价值 |
C.官修史书注重客观叙述史实,不掺杂个人情感 |
D.官修史书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不如诗歌可信 |
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汉代对河西走廊地区实行行政管辖
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公文均用楷书书写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 |
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 |
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 |
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 |
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