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1935年曾作诗一首:“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苏联红军战胜德国法西斯 | B.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
| C.中国工农红军夺取第五次反围剿胜利 | D.苏联红军进入东北打击日本关东军 |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 A.①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在《马关条约》中,是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
|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
下列结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
|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领土 |
|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 | 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
| 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 | 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